一、佛医诊疗师职业定义佛医在中国从起步到发展至今经历了二千多年。汉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的翻译和佛教在华夏大地的传播,佛医也开始为人所知。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迅速流传,佛医的基础逐渐形成,佛教对病因解释及治疗方法开始普为大众接受。大量通达医方明的医僧出现,他们的利生行化推进了佛医的发展。唐朝时期,佛医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形成了其独特的医疗体系、病理病因理论系统、方药及诊疗方法。直到清朝,佛医都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中逐步充实和完善。二、佛医诊疗师职业内容佛医认为,疾病的诱因分为外因与内因,而激发内因与外因显现并产生“病”这个结果的根本根源在于业缘力。佛教认为人体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四大调和则人身体健康;反之,四大失调人就会生各种疾病,“四大”即为外因。智者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解释了四大失调引发的症状:“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沈重,身体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则痰阴胀满,食饮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鼻塞、大小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若风大增者,则身体虚悬,战掉疼痛,肺闷胀急,呕逆气急,如是等百一患生。故经云:一大不调,百一病起;四大不调,四百四病一时俱动。” 而中医理论视外因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属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在人体抵抗力不足的情况下诱发疾病。三、佛医诊疗师培训内容在临床治疗方法上,佛医对于治疗“身病”方面经常采用与中医相似的物理和生物手段,如中草药,针灸,推拿,饮食调节,保健等方法。除此之外,佛医强调循因论治,在根源上寻求解决方式。对于不善业产生的恶果“疾病”,佛医采用了特有的“消业”手段,比如诵经、持咒、修禅、观想,绕塔,礼佛忏悔等改变业缘力的疗法,从根本上扭转致病因。总之,这些手段都是借助佛菩萨对众生的除病救苦的愿力,再加上患者自身的愿行,二力合一从而形成扭转恶业的力量,来治愈疾病。四、佛医诊疗师招生对象1、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者;2、中职以上或同等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3、中职或同等学历,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特别优秀者。五、佛医诊疗师考培方式 1、身份证毕业证复印件一份2、蓝底1寸照片两张3、填写相关报名表一份4、学习模式:网络学习,在线考试。六、佛医诊疗师证书颁发随着2017年国家取消众多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更强调各行业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的理念,根据国务院《国发〔2018〕11号》文件精神,职业技能证书将由专业机构进行培训、考核、发证。参加考试的考生,经考试合格,可获取培训技能证书,证书采取统一编号,全国通用,证书有效性可通过官网查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本证书是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的证明,是劳动者任职、上岗的重要依据之一。七、佛医诊疗师报名方式报名流程:填写报名表--缴纳培训费--开通课程--开始学习。报名方式:在线报名、现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