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学习 / 正文

3种不同温度中药的服用方式

【温服】

温服是指把煎好的汤药冷却到35℃左右服用,以接近人体内环境温度为宜。这样一方面不至于因温度过高造成口腔及胃肠黏膜烫伤; 另一方面温服与肠胃之性相合,减少药液偏冷偏热,对胃肠产生刺激而引起呕吐或胃脘不适等症状,有利于药物吸收。大部分中药汤剂采用温服法,温服能够和胃健脾,助药力。需要温服的主要是具有发汗解表、温里祛寒、温经通脉、部分补益药、活血行气等功效的中药汤剂,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的麻黄汤,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效的小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的当归四逆汤,主要用于手足厥寒、舌淡、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等;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效的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多梦易惊、便血等;具有行气功效的四磨汤,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

【热服】

伤风感冒、恶寒无汗,需服后盖上被子捂出微汗以达到发汗解表散寒目的的中药汤剂均需热服,服药温度比温服温度要高。如疏散肌表功效的解表药、部分补益药、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药等。具有辛凉解肌、兼清里热功效的柴葛解肌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效的九味羌活汤,若急需发汗时应热服,配粥一起热服;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的玉屏风散,主要用于治疗表虚自汗证;具有补血和血功效的四物汤,主要用于治疗面色无华、月经不调。

冷服是指中药汤剂煎煮好后放凉,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功效的中药、止血功效的中药均需冷服。如具有清热生津功效的白虎汤,主要用于大热、大汗、大渴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小蓟子饮,主要治疗小便赤涩热痛、尿中见血等;收涩固精功效的中药汤剂也需冷服,如固冲汤等,主要用于治疗遗精滑精、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的尿频遗尿等证;另外,凡中毒病人服解毒剂,也宜冷服,因为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呕吐病人服用汤剂,也宜冷服。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对此有过困惑,通过以上的分享,相信大家也有所了解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服药的剂量、时间、饮食等等都比较中药。而患者不同的情况,也需按照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哦!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