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治疗尿毒症


湿浊犯胃升降失,恶心不止呕吐频。食则欲呕脉沉滑,嗜睡神疲身乏力。升清降浊和胃气,小半夏加茯苓宜。茯苓陈皮姜半夏,炒麦稻芽伏龙肝。气化不行湿浊阻,肾气衰微心气亏。四肢厥逆心悸汗,气短息促参附急。无尿心悸加生脉,人参五味麦当归。仙茅肉桂仙灵脾,黄芪知柏俱炒黑。面赤气促昏不语,脉弦滑数宜清心。至宝丹或牛黄丸,开窍豁痰安心神。
方药:
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
茯苓15g 法半夏16g 陈皮9g生姜10g 炒麦芽30g 炒稻芽30g 伏龙肝80g(煎汤代水煎药),频服。
注:湿浊犯胃,阻滞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故恶心不止,呕吐频作,食则欲呕。湿蒙清阳,则嗜睡神疲。湿困肢体肌肤,则体倦乏力。脉象沉滑,舌淡苔白乃湿浊内蕴之象。
法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茯苓健脾利湿;陈皮,伏龙肝,炒麦芽,炒稻芽醒脾开胃、升清降浊,和中进食。呕吐止后,继服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生姜,炒麦芽、炒稻芽等,以健脾补气,养胃和中,增进食欲,巩固疗效。
临床若见肾气衰微,心气亏虚,四肢厥逆,心悸汗出,气短息促者,可用参附汤急救。无尿而心悸者,可用生脉散加味(人参9g,五味子15g,当归10g、麦冬15g,仙茅10g,仙灵脾10g,黄芪10g,炒知母10g,炒黄柏10g,肉桂3g)。若面赤气促,神昏不语,脉弦滑而数者,加服局方至宝丹或牛黄清心丸、豁痰开闭,以安心神。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