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等地。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肾、肝经。有补肾强骨、活血化瘀、续伤止痛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等症。下面就随作者一起来看看骨碎补的主要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骨碎补的功效
对骨损伤骨质生长的作用
骨碎补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传统功效,在历代伤科专著中骨碎补在处方中出现次数较多,宋元时期始用于治疗骨痹症,迄今仍为骨伤科常用药。动物实验证明,骨碎补对新生小鸡骨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槲蕨根茎主要成分柚皮苷对大鼠实验性骨损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在对大鼠骨折愈合实验中发现骨碎补能增加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通过组织培养和同位素示踪法发现骨碎补明显促进培养中鸡胚骨原基的钙化,同时提高了培养组织中ALP的活性和促进蛋白多糖的合成。
对骨质疏松的作用
刘宏泽等在探讨丹参和骨碎补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机制及其交互作用中发现骨碎补能提高血钙血糖血磷水平,能激活成骨细胞,提高股骨头的骨密度,能预防激素性骨质疏松。骨碎补有部分抑制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丢失的作用。
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研究其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密度的影响,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提高骨密度和调整血清1L~4、1L~6、TNF~α水平的作用,是发挥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
抗炎作用
刘剑刚等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渗透实验及大鼠蛋清足踞肿胀实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实验,观察骨碎补总黄酮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具有抗炎作用,并能抑制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增高。
对牙齿生长的作用
骨碎补能促进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牙周病根面上附着和生长,提示其可能直接参与牙周结缔组织新附着形成的过程。陈莉丽等建立实验性大鼠牙槽骨吸收模型,了解中药骨碎补对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有明确的疗效,能抑制骨质吸收、促进骨质再生。
预防链霉素和卡拉霉素发生不良反应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用骨碎补的补肾活血防治链霉素耳毒性的报道。50%骨碎补液作为溶剂和链霉素一起应用时,链霉素的生物效价、体外抗菌活性、患者血清药物浓度以及链霉素的PH值和澄明度均无改变。从形态学上观察骨碎补对链霉素所致耳毒性的解毒作用,结果显示骨碎补可使链霉素所致耳蜗一回合二回外毛细胞的损伤减轻,对链霉素耳毒性有一定的解毒作用。骨碎补主成分柚皮苷具有脱敏和抗变态反应性能,活血解毒,改善局部微循环和营养供给,促进药物排泄,解除链霉素对第8对脑神经的损害,对缓解链霉素的毒副作用有其独特疗效,作用快,疗效高且确切,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降血脂作用
骨碎补具有预防家兔血脂升高、降低高脂血症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降脂作用需用药时间稍长,在连续用药5~10周后,才能出现明显的效果。骨碎补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抗血管内皮损伤作用,促进肝肾上腺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使无粥样硬化区主动脉壁、肝脏、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骨碎补抗动脉硬化的活性成分之一骨碎补多糖酸盐,能保护肝及肾上腺的细胞器,抗细胞内高胆固醇的损伤从而增强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内胆固醇代谢过程。
其他药理作用
骨碎补还有强心作用,增加小鼠耐低氧能力,镇痛、镇静,有降低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此外骨碎补双氢黄酮苷能诱导激活肝药酶,加速异戊巴比妥钠的代谢,缩短催眠时间,且单独使用可使小鼠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
骨碎补的食用方法
猪骨骨碎补汤
材料:骨碎补36克,牛膝16克,赤芍12克,猪骨250克。
做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此汤治肾虚腰痛。
骨碎补粳米粥
材料:粳米100克,骨碎补12克,干姜、附子各10克。
做法:将骨碎补、附子、干姜三味药水煎约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粳米内放入药汁,再加适量清水煮至成粥即可。
功效:有温阳益气之功效,适于中老年性关节炎患者食用,常用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遇寒痛增等症。
骨碎补煮猪腰
材料:猪腰1付,骨碎补6克。
做法:先将猪腰切开洗净,剔去中间筋膜,再把骨碎补研细纳入猪腰,用线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饮汤吃肉。
功效:此品可补肾强骨,常用于筋骨跌伤等症。
骨碎补的药用方法
1.治肾虚耳鸣耳聋:骨碎补150克,熟地黄、山茱萸、茯苓各75克,牡丹皮56克(俱酒炒),泽泻30克(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白汤送下。
2.治肾虚久泻:骨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入猪肾内煨熟,食之。
骨碎补的食用宜忌
阴虚及无瘀血者慎服,骨碎补忌与羊肉、羊血、芸苔菜同食。
骨碎补的服用禁忌
1,阴虚火旺,血虚风燥之证宜慎用。
2,无瘀血者慎用。
3,牙痛属实火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