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一篇“金正男遇刺”的报道里,将那个1988年出生的女嫌犯称为——“中年女子”。
“这名女子持有越南旅行证件,1988年5月31日出生于越南南定省”,然后,“该中年女子长着一副亚洲人面孔”。
来,想像一部恐怖电影的片头——黑漆漆的银幕上,忽然响起枪声,“呯!呯!呯!呯!”随之弹出四个血红大字:中年女子。
是不是挺吓人的?
无数80后的姑娘,看着这个词儿,捂住了膝盖,却不知该拿出什么表情。应该是微信里那个“捂脸哭”,还是黑人问号脸,或者马景涛咆哮体?
1988年出生,到现在不过29岁,四舍五入30岁。而30岁,算不算中年?
百度百科关于中年的解释,“介于‘青年’和‘老年’之间的年龄,没有明确的年龄划分,一般是指45到64岁的年龄。”
30岁,你可能是单身狗,爱买爱吃爱漂亮异性;30岁,你可能是运动狂,跑一场全马不在话下;30岁,你可能通宵加班或游戏,也可能在酒吧里把冰扎啤一饮到底。
但是你肯定没想过,自己会被归进“中年人”的队伍。
想起另一个新闻里,90后的小三把80后的原配称为“那个老女人”,好像你比我老,你就是先天失败。
2.
19岁时失恋,在网吧里装模作样地哀伤,和电脑那头的陌生人视频聊天,说“我这样的女人啊……吧啦吧啦。”
那是个30岁的“中年人”,他说,你还是个女孩,不是女人。
总有些时候,你讨厌自己“不够老”,所以要叛逆,要把眼圈涂得乌黑,要穿一身灰色,要压低声音说话,要用烟头在鲜嫩手腕上烫一个疤。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怎么刚过完年,又过年?这时候你应该到了30岁左右,真正开始介意年龄。
电梯里,有妈妈让自己四岁的熊孩子叫你“阿姨”,你脑袋“嗡”一声,本能地摇头,“别别别,叫姐姐。”
恋爱时,如果男人用摸你的头表示赞赏,用给你系扣子或鞋带表示宠爱,你会觉得他把你当白痴,拿“韩剧”套路你。
在饭店里,看见那个踩着滑轮顶一头彩色头发的小服务员,你会脱口而出,“嘿,小伙子,帮我拿个菜单!”
没什么明显感觉,一年一年就这么过来了。
年龄大或小,都没关系,但是以年龄做标签,不怀好意地贴在别人身上,会显得龌龊。比如电视剧《女人帮》里,年轻女孩嘲笑“中年女子”说,“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来酒吧呀……”
世界上有两种攻击,最损人不利己。
一种是攻击别人相貌,那是天生,当事人无法选择,只有事事比人不过,才会拿“脸”说事;另一种是攻击别人年龄,你老,所以你丑、你可怜、你不配享受生活。
何不抬头看,时间饶过谁?骂别人老,你能永远18岁吗?
3.
听朋友讲起一段“心动”经历。
那年他30岁,独自在英国旅游。在一个平常午后,他坐在咖啡馆的窗边,漫无目的看着街上人流,忽然间,看到了她。
她坐在窗外的小圆桌边,一个人,一杯咖啡,一本书。风衣腰带扎紧,头发纹丝不乱,口红在杯沿染着一点印痕。
她动作安静,眼神优雅,翻书时,细长手指轻轻一拨,头微低,背挺直,美得像一幅框在窗子里的画。
他突然就爱上了她,尽管她看上去应该有五六十岁了, 已经有明显的白发和皱纹,却那么迷人。他说,“她给我一种强烈感觉,就是性感,那与年龄无关,甚至与外貌无关,就是骨子里淌出来的性感。”
只能靠感觉,而非视觉的,性感;无形的,攫人的,性感。
有人18岁写下绝世词句,有人80岁谱下旷世情恋。不论时间怎样流过,总有人在年轻或年老时,活出了一场漂亮景象。
所谓年轻,不只是新鲜肉体,或满脸胶原蛋白,年龄这个砝码,效用太轻。青春,谁都有过,当你青春时,你会觉得那是最不值一提的东西。
真正的年轻,是不惧怕老去。你不怕皮肤松弛,脸上长出皱纹,头发花白;你不怕长了一岁又一岁,迈进中年,又奔向老年;你心安理得地迎接这一场人生,充满热情地往前走。
每一分每一秒,你都睁大双眼,欣赏那些美丽的或丑陋的;享受那些快乐的或痛苦的;经历那些得到的或失去的。
我们终将老去,而热爱生活的人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