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学习 / 正文

伏气温热派

清代后期,以叶天士《温热论》为代表的温病学说巳得到普及,同时,也在实践中暴露出存在的不足。针对《温热论》详于新感而略于伏气的问题,晚清苏南名医柳宝诒提出了以伏温证治为主要内容的温热学说,成为温热派的别派,我们称之为伏气温热派。

柳宝诒(1842-1901),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江苏江阴周庄人。清同治四年(1865)考中第一名秀才,以优贡入京,因见消廷腐败,无意于仕途,遂拂然归里研究医道,不久便名闻遐迩,家乡方圆数十里,皆呼“冠先生”而不名其姓,在江阴、无锡、常熟、苏州一带极负盛誉。著有《柳选四家医案》《温热逄源》等。《温热逢源》是柳氏全面闻述其温病学说的重要著作,全书三卷,上卷引录《内经》《难经》《伤寒论》中有关伏温的论述,并博引诸家学说以资疏解。中卷逐条辨正吴又可、周禹载、蒋问斋诸家的有关伏邪的论述,以分别温疫与伏邪。下卷则为柳氏对于伏温证治的经验与认识。此书写成后未即刻印,原稿被时医争相传抄,后浙江裘吉生将此书编入《三三医书》,初刻于1923年。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